如何决定事情的优先级

如果说专业技能决定了一件事情能不能”做”,那么职场软实力决定了一件事情能不能”成”。「职场系列」的内容源于我的真实经历及引发的思考,记录的是我关于职场软实力的思考和感悟。

在我的观察中,身边不少人时常会发生这样的抱怨:

  • 为什么业务方需求做不完,越做越多,越做越紧急?
  • 为什么我们一直在到处救火?
  • 怎么年初定的方向规划,半年过去了还没开始?
  • 永远是被别人驱动做事情

这样的情况显然对团队、个人、服务的业务方都是不利的。当然,在业务发展初期或某些特殊情况下是存在这样的情况,但团队如果长期停留在这样的状况下,一定是某个环节出了问题。今天我们从事情优先级的角度,来聊一聊作为 TL,应该如何决定一件事情的优先级。

四象限法则

下图是我们经常听到的一个四象限法则,这个法则给了我们两个非常好的维度,「紧急程度」和「重要程度」来帮助我们做判断。

four

理论上讲,我们只要将要决定的事情按「紧急程度」和「重要程度」归类,就可以放入对应的象限。对于这四个象限,优先级可以这样划分:

  • 「重要且紧急」对应高优先级
  • 「不紧急不重要」对应低优先级
  • 「紧急不重要」和「重要不紧急」对应中等优先级(但我们更期望做「重要」的事情

多数人犯的错误

两大类错误:

  • 决策者进行决策时,对事情本身的性质没有判断清楚,即「紧急程度」和「重要程度」出现判断偏差
  • 决策者对事情在未来的发展趋势没有判断清楚,即没有看到一件事情的性质在未来可能会发生改变

举例如下:

  • 紧急程度判断错误:例如在面对强势业务方时会更倾向于将事情定为「紧急」
  • 重要程度判断错误:例如项目前期调研不够充分,以偏概全,错误地将”小需求”当成”大需求”
  • 未看到事情发展趋势:例如基础服务即将大规模上量时,没有看到潜在的维护成本,迟迟不建立高效的运维工具,使用人工成本进行填充
  • ….

什么是重要 & 紧急?

重要的事情,即是和团队当前阶段发展方向和目标一致的事情,重要程度的衡量标准,是这件事情能多大程度上为当前阶段的长期目标而服务。

以基础架构的视角为例,早期更多是以支撑业务需求,帮助业务上手基础服务软件为主;中期更多是通过场景深入、性能优化等手段,扩大基础软件服务的影响范围,在已有用户基础上进一步做技术的沉淀和支持,并逐步拓展到更多的业务方;成熟期是以稳定性为主,保证服务的 SLA,让用户对产品能够完全信任,并成为公司内部某一场景的事实标准。

紧急的事情,是指在短期内,会对当前团队和方向产生根本性影响的事情。

这里的”根本性影响”包括方向影响力的影响、团队长远利益的影响等,比如丢失某行业的标杆客户,损害团队的信誉度等。紧急程度的判断需要团队从自己的视角去看问题,以促成全局利益最大化为目标,而不是完全的”自私”或者”有求必应”。事实上,如果你的团队是提供基础服务,可想而知如果从问题反馈方的角度出发,那么大多数问题都会被业务方定义成紧急问题,这样显然是不合适的。

应该怎么做?

明确当前阶段的长期目标

明确当前阶段的长期目标是确定事情重要程度的前提。这个长期目标一定是清晰的、上下达成一致的、不轻易变化的、经过深思熟虑的产物。

仍旧以我所在的基础服务团队为例:

某团队在早期为了打磨基础软件的场景多样性,来自各个业务方的需求几乎做到了”有求必应”,设计了大量的 API 和功能模块。后期随着业务规模增大,产品使用逐渐上量,大量 API 和功能模块逐步成为了该团队的运维负担,并且每一次迭代都比上一次要更加地困难,最后出现了”干的越多,错的越多,团队越辛苦,反而越没产出”的情况。

那么上述的情况如果继续恶化下去,问题数量将会和使用的业务规模呈正比,最后只会有两个结果:业务规模上不去,或者运维能力跟不上。早期将”支持业务需求”作为重要的事情,是符合早期的发展目标,但后期阶段的发展目标,应该是在已有用户和业务的基础上,全力将系统打磨好,这里包括系统级别的重构、降低运维压力、制定标准等。

退一步考虑事情

我观察到尤其是工作经验不长的同学,考虑事情喜欢直接上手就干,头脑一热就忽略了时间成本和工作的 ROI。实际上,只要不是拍脑门的决策,大部分事情经过一些思考后,就会发现其实并没有这么的紧急。更多情况下,是一个将事情在多方团队利益下权衡好的一个工作。很多事情往往不是今天非做不可,或是这周非做不可,如果退一步,用更多的时间换一个更好的方案,对于团队、合作方、业务、以及多方信任度和影响力都达成了一个多赢的局面。

从自身方向/团队角度出发,我在判断事情时,更多时候会问问自己:

  • 这件事情提出是要解决什么问题?最佳的解决方案是什么?
  • 这件事情今天做、下周做、下个月做,区别是什么?
  • 工作能否适当拆解,尽可能减少需要赶工期的事情?
  • 如果是协同项目,是否影响到其他团队的工作安排?
  • 是否影响团队/方向在受损业务中的信誉度和影响力?
  • ….

使用长期思维

上面四象限的法则里,提到的四类事情,在未来是有可能发生相互转换的:

  • 「不紧急不重要」,未来某一时间会变成「紧急不重要」
  • 「重要不紧急」,未来某一时间会变成「重要且紧急」
  • 「紧急不重要」,某些条件下(如反馈增多)会变成「重要且紧急」
  • 「不紧急不重要」,某些条件下(如反馈增多)会变成「重要不紧急」

这里的长期思维指的是结合未来可能出现的情况,在当下做一个较合理的判断。 举一个项目管理中常见的错误:

很多团队在做 sprint 规划时,会将事情分为 P0/P1/P2 三个优先级,由于 P0 和 P1 都是需要高优完成,所以会造成 P2 的数量随着时间越来越多。然而,这些 P2 级别的事情是真实存在的,并不会因为排不上优先级而消失,并且随着反馈增多、规模扩大,这些问题的量变可能引起质变,如果不及时看到风险并且收敛,会让一个团队在未来四处救火,变成一个兜不住事情的 “筛子”。

这里有一些分工管理上的小建议:

  1. 今天选择不做某事时,想想未来是否需要做,以及未来会以什么形式来做;
  2. 定期 Review 方向内部的遗留问题,同类问题及时归纳,发现有爆发的趋势时提前干预介入,解决掉潜在风险;
  3. 发现团队有”到处救火”的现象时进行反思,并及时摆脱这种困境;